手机端
当前位置:未解之谜 > 未解之谜 > 未解之谜 > 正文

古文明复活节岛之谜

在烟波浩渺的南太平洋上,有一个面积仅为165平方公里的小岛——复活节岛。在那里,神秘的巨石人像、“会说话的木板”和奇异的风情,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无声地诉说着一段失落的过去……

在烟波浩渺的南太平洋上,有一个面积仅为165平方公里的小岛——复活节岛。在那里,神秘的巨石人像、“会说话的木板”和奇异的风情,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无声地诉说着一段失落的过去……

公元1687年,著名的英国大海盗爱德华·戴维斯奉英国女王之命,驾驶着“孤独者幸福”号三桅巡洋舰前往南太平洋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他首先到达了海盗们最喜欢停留的

太平洋上的天然避难所加拉帕戈斯群岛,然后调转船头向南航行。在南纬12°30′距南美海岸150里格(1里格相当于5.92公里)处,“孤独者幸福”号突然剧烈地震荡起来,原来秘鲁沿岸发生了大地震。这次地震摧毁了秘鲁的卡亚俄城,也令戴维斯一行惊慌不已。惊魂甫定,船只继续朝西南行驶。一天凌晨,离天亮还有两个小时,“孤独者幸福”号突然触到了低低的沙岸,酣睡中的船员被震耳欲聋的响声惊醒,纷纷跑出船舱。由于担心船只被海浪抛到岸上搁浅,船员们坚决要求戴维斯调转船头驶向深海,等候天亮。戴维斯同意了。天亮后,展现在船员面前的是一片陆地——一座低矮平坦的岛屿!航海长利奥涅列·瓦依费尔详细描写了这个未知的海岛:“我们离岛有四分之三里格。由于早上十分晴朗,没有雾或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岛上的一切。在西方大约12里格处,我们看到了一连串的丘陵。土地向前延伸了14~15里格,我们看到岸上有许多鸟类的羽毛。我多么想上岸去看看啊,但船长却怎么也不同意,太遗憾了。这个岛在卡亚俄城以西500里格处,距加拉帕戈斯有600里格。”

戴维斯虽然没有上岸,但在回国后却声称发现了“未知的南方大陆”,并对岸上的各种情景作了一番夸大其词的描绘,结果吸引了更多的人们前往南太平洋探险。正是在这番探险活动中,神秘奇特的复活节岛真正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1722年4月5日,荷兰航海家、海军上将雅各布·罗格文率领一支舰队航行到戴维斯曾经到过的海域。当时舰队正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洋上,负责瞭望的水手突然发现远方的海面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一个绿点,看上去像是陆地。他立即向船长罗格文作了汇报。罗格文得知后惊奇不已,因为海图上并未标明这一带有任何陆地,于是下令船只靠过去。目标越来越清晰,展现在眼前的确实是一个岛屿。罗格文兴奋地拿起笔,在海图上标注了一个墨点,并在旁边写上“复活节岛”几个字。这一天正好是复活节!

罗格文一点也没想到,他是在给世界上最令人困惑的一个岛屿命了名。

蓝蓝海水苍茫无际,湛湛青天幽远深邃。复活节岛孤独地点缀在浩瀚的南太平洋上,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地方之一。其确切位置在南纬28°和西经108°交汇点附近,离南美大陆智利约3700多公里,西距最近的皮特克恩岛1900公里,就像一片孤舟漂泊在万顷碧波之上。复活节岛面积约165平方公里,是一个呈三角形的火山岛,三座较高的死火山分立在三个角上,小火山则遍布小岛各处。海岸各处悬崖陡峭,极难攀登。岛上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湿热多雨,年平均气温约22℃。在西方人踏足这个岛屿之前,这里还处于人类的石器时代。岛上的居民称复活节岛为“拉芭·努伊”(Rapa Nui),意为“石像故乡”;或称“代比多·古拉”(Tepito Kura),意为“世界的肚脐”,即“世界的中心”。1888年4月5日(这天正好也是复活节),智利共和国政府宣布该岛归自己所有。

罗格文在发现复活节岛后就立即被岛上的神秘巨石人像和独特的朗戈朗戈文字(rong rong)所深深地吸引。一踏上岛,他立即被岛上的景象惊呆了:岛上山峦起伏,层峦叠嶂,拉诺洛拉科火山的身影在蔚蓝的天幕上显得雄伟挺拔,岛上还有许多石块砌成的墙壁、台阶和庙宇。在该岛的南部,他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石墙的残迹,石墙的后边耸立着几百尊石像。这些巨大的石像面朝大海,排列在海岸边,上面还刻着人物和飞鸟鸣禽的花纹。这些石头人站立在巨大的石头平台上,面部表情栩栩如生,有的安详端庄,有的怒目而视,有的似乎在沉思默想,有的则满脸横肉,杀气腾腾。在拉诺洛拉科火山上,他们也看到了不少这样巨大的石像。这些石像至少有10米高,都是用整块石头雕成的。有的石像头上还戴着巨大的石头帽子,耳部有长长的耳垂。在复活节岛上,罗格文总共发现了500多尊石像,此外在拉诺洛拉科火山口的碎石堆里,还躺着150尊未完工的雕像。除石像外还有石锛、石斧和石凿等石质工具。

罗格文还在岛上发现了一种独特的象形符号,当地的波利尼西亚人称这种刻在木板上的象形文字为“会说话的木板”。1723年罗格文回到国内,将发现神秘的巨石人像和“会说话的木板”的消息公诸于世。从此,世界各国的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纷纷踏上这个小岛考察。他们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了“复活节岛曾存在一段失落的文明”的结论。

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一般高7~10米,重达30~90吨,有的石像一顶帽子就重达10吨。石像均由整块的暗红色火成岩雕凿而成。所有的石像都没有腿,全部是半身像,外形大同小异。石像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眼睛是专门用发亮的黑曜岩或闪光的贝壳镶嵌上的,格外传神。个个额头狭长,鼻梁高挺,眼窝深凹,嘴巴噘翘,大耳垂肩,胳膊贴腹。它们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岸上。其中有几十尊竖立在海边的人工平台上,单独一个或成群成组,昂首远视。所有石像都面朝大海,表情冷漠,神态威严。据统计,复活节岛上总共矗立着800多尊巨人石像。

复活节岛上的石像

面对这些造型奇特、凸现精湛雕刻技艺的巨人石像,人们无不惊叹。在惊叹之余,人们又禁不住要发问:这么多的石像是什么人雕凿的?雕凿如此众多的石像的目的又是什么?是供人瞻仰观赏,还是叫人顶礼膜拜?还是一种与天神对话的方式?
有学者认为,复活节岛石像的造型与墨西哥蒂华纳科玛雅文化遗址的石雕人像,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莫非它曾受到过古代墨西哥文化的影响?然而墨西哥远离复活节岛数千里之遥,其影响似乎难以波及。

另一疑惑也困扰着人们:这批石像小的重2.5吨,大的一般重50吨,人们是如何将其从岛北端的采石场运往几十公里外的海边的呢?当地的岛民说,这是靠鬼神或火山喷发的力量。也有人说,这是外星人的杰作。还有人似乎很“内行”,声称雕刻好的石像可以借助圆木滚到海边,但此说立即遭到反驳,理由是岛上根本就没有生长过高大乔木。

后来有学者提出两个假设:其一,用绳索牵拉,使石像底部两侧分别着地,类似人走路一样向前移动。其二,用橇棒、绳索把躺在山坡上的石像搬到大雪橇上,在路上铺上茅草芦苇,再用人拉,使棍撬一点一点移动前进。为了验证这两个假设的可行性,这位学者组织人力作了模拟,结果证明都行不通。

再者,有的石像还戴着沉重的石帽。一顶石帽就重约2吨,把石帽戴到巨石像头上,起重设备必不可少。它们到底是如何被安置上去的呢?就在几个世纪之前,岛上的居民还未掌握铁器,怎么可能开化到发明起重机呢?另外,岛上不长树木,连滚木滑动这种最原始的搬运设备也不可能存在,吊装装置就更加不可思议了。此外,还有人力问题。制造800多尊石像起码需要5000个强壮的工人。在几个世纪之前,小岛上仅生活着几百名土著人,他们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根本没有可能养活5000名工人。究竟是什么力量完成这么多石像的?是神的力量,还是外太空的力量?

最后一个就是时间问题。据考证,人类登上复活节岛始于公元1世纪,石像的底座祭坛建于公元7世纪,石像雕凿于一个世纪以后。到12世纪时,雕凿活动进入鼎盛时期,前后历经四五百年。大约到1650年前后雕凿工程停了下来。从现场环境看,当时忽然停工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突遇天灾,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或海啸,但这些都仅仅是猜测。

围绕着复活节岛巨石人像包含的一系列玄奥难题,无数科学家绞尽脑汁,但百思不得其解。

复活节岛文明另一神秘之处是其独特的象形文字——朗戈朗戈文。它书写于木版之上,当地人称其为“科哈乌·朗戈朗戈”。

“朗戈朗戈”是复活节岛最神奇的谜团之一。罗格文发现复活节岛以后,一批又一批的欧洲白人包括航海家、探险家、科学家、传教士、海盗、奴隶贩子接踵而至,复活节岛从此失去宁静,厄运从此降临。1862年,一支来自秘鲁的贩奴海盗船队从复活节岛掠走1000多岛民,其中包括国王父子以及那些能读懂朗戈朗戈文字的老人。后来驻利马的法国领事遣返了其中100多个岛民,结果又将天花传入岛屿致使更多的人遭劫。1863年复活节岛居民已由白人初至时的4000人骤减至1800人,1870年进一步减至600人,5年之后仅存200人。至此,朗戈朗戈文字的秘密随着肆虐的灾难性传染病的受害者一起被埋葬了。

欧洲人着手研究朗戈朗戈文大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最先认识“朗戈朗戈木板”价值的是法国修道士厄仁。厄仁在岛上生活了近1年,深知此木就是复活节岛的古老文字。“朗戈朗戈”是一种深褐色的浑圆木板,有的像木桨,上面刻满了一行行图案和文字符号。有长翅两头人;有钩喙、大眼、头两侧长角的两足动物;还有螺纹、小船、蜥蜴、蛙、鱼、龟等幻想之物和真实之物。厄仁在世时,这种木板几乎家家都有收藏。但厄仁不久染上了肺结核病,很快便去世了。他死后不久,由于白人传教士的鼓动,“朗戈朗戈木板”被视为宗教“异端”而一一烧毁,几近绝迹,仅有极少残存。与此同时,岛上也逐渐难觅通晓这种文字符号的人了。

此后100多年来,世界各地的许多学者为破译这种古老神奇文字的奥秘倾注了毕生精力。泰堤岛主教佐山很重视“朗戈朗戈”,认为它是在太平洋诸岛所见到的第一种文字遗迹,其符号与古埃及文相似。从本质材料看,它源于小亚细亚半岛;从写法看,它属于南美安第斯山地区的左起一行右起一行的回转书写法系统。捷克人种志学者、文字鉴赏家洛乌柯物发现原始印度文与“朗戈朗戈”图案符号较为相像。法国教授缅特罗20世纪30年代曾在复活节岛做过大量考古工作,坚持认为“朗戈朗戈”文与巴拿马的印第安人、古那人有密切关系。总之,学者们各有所得,各执己见。

1915年,英国人凯特琳率考古队登岛。听说岛上有位老人懂“朗戈朗戈”语,她立即前往拜访。老人名叫托棉尼卡,已重病垂危。他不仅能读木板文,而且还会书写,并写了一页交给造访者,符号果真与木板上的一模一样。但老人至死不肯说出其含意。托棉尼卡老人死后40年,智利学者霍赫·西利瓦在老人的孩子彼得罗·帕杰家见到了一本老人传下来的“朗戈朗戈”文字典。征得同意之后,霍赫把讲稿拍了照,但后来胶卷和讲稿却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奇怪的是,凯特琳也没来得及发表自己的日记便突然死去。同时,考察到的材料未能发表便不翼而飞。唯一的一页手写文字符号能传到今天,纯属偶然。但托棉尼卡老人临死前写的到底是何意,今天仍然是个谜。目前世界上收藏的朗戈朗戈文木板只有20多块,分别保存在伦敦、柏林、维也纳、华盛顿、火奴鲁鲁、圣地亚哥、彼得堡的博物馆里。

1996年,俄罗斯人类学家、历史学博士伊琳娜·费多罗娃经过30余年的苦心研究,终于揭开了复活节岛“会说话的木板”之谜。伊琳娜是靠直觉和推理取胜的。她先弄清符号画的是什么,然后深入思考,找出它所代表的意思,再寻找恰当的词语。她的公式是:直觉+波利尼西亚语知识+同义词和同义异音词的搜寻。最后又把结果放到另外的木板文中去检验,结果完全相符。据此她编出了字典,利用字典,她可以阅读任何一块木板文。实际上她已经阅读了现存20多块复活节岛木板文字符。尽管未找到复活节岛文明的起源,但朗戈朗戈文已

不再是秘密。

在复活节岛上,一切都是那么神秘莫测。谁也无法理解,那种令人惊奇的文化,怎么会在太平洋中一个最偏僻的、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独自演化而来?然而那神秘的巨石人像,独特的朗戈朗戈文,无可争辩地向人们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南太平洋的一个孤岛上确实曾经存在过一段失落的远古文明。目睹遍岛存在的斑斑遗痕,人们无法不因为远古人类所创造的奇迹而激动不已。大不列颠博物馆考察队的队长斯科斯贝·鲁特里齐女士曾用一种极为迷茫而激动的语调在她的回忆录中写到:“……岛上的气氛仍使我们感到过去这里曾存在一种宏大规划和无限的精力……”

 

 

本文标题:古文明复活节岛之谜 - 未解之谜
本文地址:www.wjzm.cc/html/2497.html

未解之谜相关